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轉載: 通識導賞﹕給樹木一點空間 榕樹之死


通識導賞﹕給樹木一點空間 榕樹之死

【明報專訊】香港的樹木,於過去兩星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先是發生於7月19日栢麗大道老榕樹倒塌的嚴重事故,再來是十號颶風「韋森特」,一晚之間吹倒了本市共二千多棵樹。
我城變得滿目瘡痍,枝椏和葉子仍橫躺着有待處理。
當你跨步走過眼前擋路的一條巨型樹幹,有否感到惋惜?
慘見《古樹名木冊》內一棵棵老樹塌的塌倒的倒,新種的樹捱不過惡劣天氣,跟蘇國賢詳談,才知道那不是它們該有的命運。
樹木砸死人固然恐怖,但「移除」之際,有否思量過樹木長到那種分量,需要多漫長的時間?

人身安全問題,城市發展以及可持續綠化,彷彿是三難局面,是憑弔也好展望也好,從栢麗大道塌樹的事件中,希望我們能得到一些教訓,善待我城的樹木。
綠化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談,樹木吸碳,過濾空氣,亦間接紓緩情緒,令人精神集中。
蘇國賢笑道﹕「有些外國研究,指出樹可減少罪案,令小孩的情緒平穩,提升入大學的機會率。」無形中,我們每天都享受着樹木帶給我們的眾多好處。尤其在人流如鯽的栢麗大道,整排榕樹下是難得的休憩空間。這些榕樹1860年代已種下,壽命已達150歲。但作為一棵榕樹,它們仍然年輕,榕樹的平均壽命,可達千歲。

可惜8號樹以及同一個花槽內的老樹,已經不能夠再生長。蘇國賢分析塌樹原因,主要是因為樹木健康欠佳,令疾病有機可乘。綜合他和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的理解,使榕樹積弱的原兇,有以下﹕
點解死?

1. 路面鋪柏油
彌敦道是九龍最早的街道,當初仍是鄉下地方,馬路未鋪柏油,是大片天然泥地,榕樹早已種下,經歷其黃金時代。二十世紀,汽車進入香港,路面鋪上柏油,影響樹木生長。

2. 路邊起樓
政府大力發展九龍半島,火車站、半島酒店相繼出現,擴闊了彌敦道後,繼續在兩旁大興土木,樹木生長的空間愈來愈少。

3. 英女王訪港起石壆
1975年,英女王訪港,當時的人覺得樹腳根部外露不夠美觀,於是起了石壆花槽,令大樹積弱。

4. 建栢麗大道商店街
1980年,香港政府賣地興建栢麗大道商店街,原來生滿樹的斜坡(與海防道斜坡一樣)被削平,令原有適宜樹木生長的微型氣候改變,留下的大樹被太陽照射,又熱又乾。樹根亦更而受創。

樹木的生存之道
生長要比壞死快
要是用藥對已被感染的樹木效果不大,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原來樹的生理與其他生物不一樣。簡單而言,被入侵和感染了的部分,以及腐爛的地方,樹自己會放棄,甚至乎會將已感染的樹葉殺死,杜絕問題。而當面對大規模的感染和入侵,樹木有另外的方法維持生命或彌補,這是蘇國賢一再強調的﹕「樹會在外圍繼續生出更多新木,它的機制是生長速度比破壞速度快。」他提醒﹕「不要以為樹是很脆弱的,它不像別的生命遇到危難時懂得走避,就算是人拿一把電鋸去切走樹幹,它不會有反應。但事實上,樹是全世界最長壽的生物,它有既定的生存之道。」

改善健康 最緊要固本
要樹木生長得快,讓它們自救,便要維持樹的健康,這與中醫的角度近似,蘇﹕「發現有問題的樹,短期內要穩固它,讓它不要塌下。有病用藥,有蟲殺蟲,但最根本的是要固本,令它的健康狀况改善,救回的機會大得多,尤其是榕樹,它有其他樹欠缺的氣根。氣根是很好的自救方法,它會成為新的樹幹,包着樹的外圍,就算內裏爛掉亦沒問題,只要生得夠快。」
足夠泥土、空氣、養分和水

樹木得以健康生長的條件,小學生也知道,不外乎有足夠的泥土、空氣、養分和水。
根據外國研究的標準,一棵大樹需要6米×6米×1米深的泥土,才能健康生長,反觀我城,泥圈多數只有一至兩米寬,地底更鋪滿了管道,頻繁的修路工程亦不是樹木理想生長環境。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密集的城市發展根本沒預留空間進行綠化,蘇希望大家反思﹕「我們是否真的要種大樹?」他認為進行市區綠化時不應只計算樹苗的大小,而是長大後的面積,如果空間真的不夠,是否可考慮種中型或小型的樹,甚或不種?一意孤行的後果,我們最近面對不少,蘇國賢為樹木擔心﹕「若照料的方法錯了,問題不會即時呈現在樹上,要很久才顯露。」栢麗大道的老榕樹便花了數十年去告訴我們,究竟哪一步錯了。

編輯 李寶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