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全民醫療的崎嶇路

上週末倫奧開幕,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將之與京奧有形形色色的比較,開幕式就是其中一個重點。無可否認,上屆京奧的開幕式令人嘆為觀止,目不暇給,我尤其喜歡那個用演員合作砌出活字印刷的一幕。然而,當驚為天人的京奧開幕式爆出幕後代唱的醜聞和超巨額的製作費,就正如這美輪美奐的一幕活字印刷,一切都太完美了,卻是堆砌出來的。本屆倫奧在相比之下,我認為在視覺效果上並不輸蝕,畢竟奧運會這種世界矚目的盛事,怎麼也不能太寒酸,反而製作背後的心思,演員的投入與熱誠,是真真正正打動了我。我最喜歡他們對演出者的包容性,不單是有男女、白人黑人,更有殘疾人士,難得的是八十多歲的英女王與民同樂參與其中,在莊嚴的儀式上加插猥瑣古怪的戇豆先生,把電影虛構角色占士邦帶入現實世界,一反多年以來個別人物燃點聖火的習慣,以團體形式薪火相傳等等。文明社會的典範,inclusion and diversity,別具一格的英式自信與幽默,看到了嗎? 或者有人說我是殖民統治的餘孽,但我的確覺得倫奧開幕式比京奧更勝一籌。

要數本屆開幕式最深刻難忘的一幕,除了Mr. Bean,就是有關英國人引以自豪的醫療系統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一幕,也是我想借題發揮的一點。順帶一提,把病床帶入這種正式而喜慶的場合,確實是鬼才們的神來之筆。

英國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建立於戰後經濟開始發展的1948年,該體系的宗旨是,全民覆蓋,由來自一般稅收的政府財政撥款支付,向全體國民提供基本免費醫療服務,無須個人購買醫療保險1。基本上,這制度與香港的公營醫療和加拿大的醫療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簡單來講是公營的普及醫療。在這個制度底下,不論貧富,老弱傷殘一律可以享用免費而且多元化的醫療服務,由簡單的救護車和往院,以至社區醫療中心和養老院等機構都包含在內,充分體現一定程度的社會公平。

不過這世界上既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真正免費的醫療。這種公營醫療的經費都來自政府稅收。我沒有考究英、加兩國有沒有另設醫療稅,但起碼香港沒有。隨著人口老化、疾病年輕化和嚴重的醫療通脹,醫療開支大增是必然的結果,亦正因如此,我一直相信在沒有額外的資源投放和系統性的改革下,公營醫療經已崩潰。

如果公營醫療所進求的是 ,那就在所難免要犧牲其。這一點我曾經與一位同業激烈辯論過,他認為在公平的原則下,每個人都應該享用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但在下卻認為這根本是烏托邦式的天方夜譚。在藥廠的專利保護和市場壟斷下,一般被認為是最好的藥物和設備,即療效高而副作用少、質料耐用而可靠的都是相對昂貴。如果以食物作比喻,優質藥物就等於五星級酒店出品,廉價藥就是茶餐廳。有可能全世界都只吃五星級菜餚嗎,可以,只要你有錢,就好像北歐國家一樣。否則,要不只能全世界都享用茶餐廳,要不一部分人不要吃了。要食,就自己真金白銀花錢到私人市場求醫,也就是政府所鼓勵的自費醫療。再講,真的可以公平嗎? 有調查報告指出2,加拿大卑詩省的醫療服務分配極不平衡。由 1993年到 1995 年之間,不論普通科或各類專科的分配及人均開支,城鄉的差距非常顯著。而在香港,醫院聯網間的山頭主義,令資源分配極不平均,直接影響服務質素。

當然,貴的東西不一定最好的。早前一名友人的求醫經過,令他有感今時今日好醫生難求,所以認為醫療服務應該開設類似Openrice的評論網站,讓患者方便找尋好醫生。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他的見解,但我完全明白病人在求醫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和沮喪。基於法律的規管,醫生是禁止刊登廣告,而且只能作有限度的宣傳,病人一般只能透過口碑相傳,找尋心目中的醫生。諷刺的是,有名氣的醫生不一是醫術高明的醫生;有時療效的好壞,單憑沒有專業知識的病人的主觀感覺,亦不能完全作準。相比起Openrice,一個人去了一間質素惡劣的餐廳大多只會貼錢買難受,但如果不幸遇上不適合的醫生,後果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能夠真正做到價廉物美的全民醫療,絕對是一大德政。只是這路途漫漫而崎嶇,或者到最後,還是自求多福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