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星期六

民以食為天

民以食為天,是代表民食高於一切,甚麼都可以食,甚麼都應該食了嗎?有太多人誤解了這句話。《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天,是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

但在滿足了生存需要以後呢? 應該有點節制吧。

我不吃的東西:

1. 魚翅
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了,只要是我知道會有魚翅的飲宴,我都會盡一切努力婉拒;拒絕不來的,我亦不會食用席上已煮好的魚翅。那不是更浪費嗎? 這不是浪費不浪費的問題,自助餐也浪費,又不見得你把食物都通通吃掉?
不食魚翅,是態度,是承擔,是對生命的尊重。鯊魚是食物鏈頂層的生物,能夠居於這層次是,必然是動物王國中不平凡的一員 (當然,自然界萬物都有其個性和必要性)。在食物鏈越低層,其繁殖速度一般越快或越大量,或者吸收的能量較少;反之沿食物鏈而上,繁殖週期會較長,當中所需的能量也越多。
那些住在海邊小村落的人,他們需要找尋食物,而他們沒有超級市場,捉到甚麼就吃甚麼,捕捉鯊魚作食糧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作為城市人,被供應食物的種類多到不得了,我們根本沒有必要食用鯊魚。更甚是,嚴格來講,我們只吃魚翅。在市場需要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生意人亦非常精巧地,只捕取有市場價值的部分。他們把鯊魚捉了,切掉魚鰭,然後把餘下的身軀放回海裏,免卻處理"價值"低的部分的成本。這是極不人道的做法。跟鯊魚也講"人道"?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處天地之間,系自然而生,尊重天道,愛惜自然是非常基本的事。

2. 鵝肝 Foie Gras
理由基本如前,就是不人道。鵝肝是患脂肪肝的鵝的肝臟。為了令牠們患病 (這本身已很病態),農場就不斷往鵝子倒進食物。對,填鴨/ 填鵝不光是我們的教育制度,這世界還真有這回事。喜歡吃鵝肝的人,要是每天都被不锈鋼管子往食道裏灌鵝肝或其他山珍佳餚,你還吃嗎?

3. 素肉
這個比較奇怪,是個人脾性的問題。我覺得,不想食肉就不吃罷了,吃素也很好,幹啥多此一舉? 用豆製品做出特別的口感我能夠接受,但它本身的味道已很好,為什麼還要增添肉的味道? 我想有肉味,乾脆食肉好了。

4. 瀕危絕種生物
主要針對海鮮,例如藍鰭吞拿魚和其他被過度捕撈的魚類。我怎樣知道? iPhone app,有internet,總會找到。http://apps.wwf.org.hk/seafood/chi/index.htm

我的食物態度:

1. 多菜少肉
菜是泛指在地上種出來的東西。以前,人類生產力較低的年代,肉類是高成本的產物,所以過時過節才吃。但隨著農業技術的改進,農產品產量大大提高,肉類的成本相對較低,也造就了現代人多食肉的習慣。可是的飲食習慣轉變代價不非。第一,我們把大量的農作物都用以餵養牲畜。一頭牛所吃的大豆和穀物,足夠養活好幾個人。第二,為了滿足日益膨漲的需求,肉類生產成了產業。低成本肉食背後,是條件極惡劣的牲畜養飼環境。在外國,那些生產雞蛋的雞,一生就在A4紙大小的空間不停生蛋,直至死亡。牠們一生連拍翼展翅的機會也沒有。說到底,還是不人道。有見及此,歐洲漸漸開展一些農場認證,讓消費者識別人道農場,從而可作出選擇。

2. 公平貿易 Fair Trading
有沒有想過為何進口的可可、茶葉、咖啡甚至棉 (雖然不是食物) 製品可以如此便宜? 因為大企業以極不合理的低價購入原材料,也就是說,農民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我們都在間接剝削其他國家的人。其實只是付出多點金額,購買公平貿易產品,他們的生活就可以改善 (起碼我這麼認為,心裏好受點)

3. 避免加工及添加
經歷塑化劑事件,大家或者對食物加工有更多認識。但事實上,那只是鳯毛麟角,被加工的食物遠遠不止。跟我吃火鍋就知我脾性了。我只吃新鮮或極低量加工的東西,謝絕丸腸 (鮮製手打除外)。食物加工及添加,其實是食物產業化的後果。當原材料因為飼養不當而質素下降,為了保持食物的可口,生產商不得不花點功夫。

大家讀完這篇或者會有問,也麼多規條,不麻煩嗎,真的做到嗎? 其實這只是習慣,養成了就可以;要改變習慣,就要有決心;要有決心,就要明白到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民以食為天,真的不是說你想食甚麼就食甚麼。拜託,尊重自己,不做無知的兇手,也請尊重生命,停止作為無聲的施暴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