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從金門島所得的一點啟發

選擇了金門作為第一次踏足臺灣的大門,真的大開眼界。

第一個與中國大陸實行完全區隔而又距最近的地方,就是金門島。因為地理及歷史原因,這個地方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軍事封鎖,卻也無心插柳地造就了今日獨特的風光。

甚麼金門炮戰之類的就不講了,大家自行google,我只說我看到的東西。

一到了金門水頭碼頭,我馬上就覺得這地方跟對岸很不同,至少碼頭的公共廁所很乾淨,又細心地設有坐廁和踎廁。坐上巴士,也是明亮光潔,亦有專為導盲犬和輪椅而設的空間(香港公共交通也沒有導盲犬位置),馬路平闊,路標清晰,路的兩旁大樹成蔭,舒適宜人。

金門的巴士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班次有如歐洲的火車般準時。車費是新台幣12元一段,我們買的觀光巴士48小時卷原價新台幣350元,特價了280元,可以在時間內任坐觀光巴士和普通巴士。觀光巴士有四條主要線路,假日每半小時一班,並設有導遊講解,很多我們對金門的認識就是從車上的導遊而來,所以建議第一次來金門玩要坐公車,即使自由度及靈活度不及包車租車,但會了解這地方更多。

在車上做導遊的都是師奶和老伯,如果車上的人不多,他們就乾脆一對一跟你聊天。那些觀光巴士的乘客不算多,好幾次只有我們三個人,於是我就問,這些巴士和所有旅客設施都很便宜甚至免費,那麼政府需要補貼很多錢嗎? 一問之下才驚覺原來金門是臺灣對富庶的縣府之一,縣政府會對居民有很多優惠,老人、傷殘、孕婦甚至留學生都有補助。例如類似香港的老人生果金,除了全臺灣都有的3000元再額外加多3000,以當地物價指數來講相當不錯。全職家庭主婦,只要家中有六歲以下小童,就會按人數分發資助。

那麼政府的錢從何來呢? 原來是金門酒廠。

金門的高樑酒據說是從北方而來的國民黨軍官提供釀酒的技術,再加金門本土的小麥、高樑和泉水釀成的清香白酒,幾十年來生意越做越大,是金門的第一繳稅戶,全金門很多人都直接間接幫酒廠打工。最重要係,酒廠待金門人也不薄。金門的農民種植小麥和高樑,酒廠會全數高價收購。當一公斤進口原料才新台幣8元,酒廠卻用超過30元收購。在這樣高昂的成本下,酒廠仍然可以購到盆滿砵滿,可想而知白酒的暴利有多高。所以我真的不明白,對岸的貴州,為什麼擁有被喻為是國酒的茅台酒,也長年是全國最貧窮的省份之一。

這個答案或者要由我之前的兩廣雲南路遊中找到。在兩廣雲南種植了大量甘蔗,以提煉糖或工業酒精。不過內地政府以食品安全為名,取締及關閉了很多山塞型、小型煉糖廠,餘下的只有大型企業。但與金門酒廠的做法相反,大型企業不但沒有保障農民的收入,更以壟斷之勢壓價使農民賤賣農作物。這就是上天下海無所不能的強國下的企業,沒有責任和良心可言。

我阿媽十幾年前去臺灣,佢話當時其實跟大陸差不多,想不到現在道竟有天壤之別。我覺得關鍵在人,也有一點點運氣。像金門現在土水肥沃,很大程度是當年國民黨大量植樹的後果。據當地人講,被派往金門馬祖的士兵,是最苦差的「金馬獎」,除了因為真的要上戰場,每個阿兵哥每年要植500棵樹。種樹種對了,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也有助土地吸收水份。相反,如果只考慮經濟價值,像兩廣及雲貴一帶種植大量桉樹(即尤加利樹,主要用來造紙)、雲南南部種橡樹,造成對水份及土壤養分的壓力,更不用說破壞了生態系統(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只找到大陸官方「科學認識」桉樹的報導,他們認為只要「合理種植」就不會有生態問題,也用樹熊能吃尤加利樹作為沒有毒的證據,而且講來講去都是桉樹林的重大經濟利益,你說桉樹無害,真係搵鬼信)。

總的來講,經過今次金門之行,我明白多了為什麼香港人喜歡到臺灣旅行,在人文修養及價值上也喜歡以臺灣作參考。但現在的大陸已經今非昔比,在財力上和外交實力上都有了極大提升,要像蔣介石一樣以醜化和高壓隔絕大陸的方法已經不可行。因此要保護這片淨土(如果淪陷了的香港還算的話),就只能靠民間累積一點一滴的努力了。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對深廈高鐵的感受

大陸的高鐵分兩種,一種是時速超過三百公里的高鐵,另一種是時速約二百公里的動車。以前去廣州實習的時候已經坐過好多次動車,但當時還是窮學生,只坐了二等座。今次坐一等座,硬件設施更佳,不過整體感覺麻麻。

首先係買票超級麻煩,以前在深圳羅湖去廣州東可以即買即走,今次用盡了人情債找朋友在網上提前訂票都一票難求,差點買不到回程車票。又不幸地買票時寫錯了名字,折騰一輪後發現原來不能改,僵化的制度簡直低能到極點。

最低能的是,其實進入車站和上了火車根本不會核對身分。更離譜係由深圳北去廈門北那一程火車完全沒有驗過票,只要有人存心搏大霧就可以坐霸王火車,反正在二等座會有企位,所以火車會有超載的風險。

至於其他車站的配套也不敢恭維。我真的不知道那些城市規劃的人腦子想甚麼,深圳北和廈門北明明是山旮旯的新開發區,有大把土地可用,但他們還有死命在車站週邊近距離興建大量住宿。高密度住宿區本來就會對交通系統做成極大壓力,再加上一個人流量超大的火車站,將來很容易會塞車(幾乎是肯定會),而由汽車導致的交通污染又會影響週邊居民,除非你住30層以上,不過樓宇太高又會有屏風效應中間的空氣更差。所以講到底,汲取廣州東站和其他城市車站、機場等失敗的經驗,在大型交通運輸中心附近應該有幾公里的緩衝區和大量四通八達的通路和配套。

深圳北站和深圳4號線地鐵的接駁設計非常聰明和便利,應記一功,不過港鐵營運的4號線簡直不知所謂,竟然沒有預留行李架位置和加設更多升降機,結果係一堆拖著旅行喼的大媽會在車箱內蹍過你的腳,然後出站時一堆人堵塞在電梯口,你想放棄電梯改為行樓梯也不可以。同樣的白癡設計也發生在高鐵站內,你要跟一班衰屍般的大叔大媽死拼才能上落電梯,然後為了令火車準時開車,他們是不等人的。忘了說,進入高鐵站本身也很困難,因為龐大的人流只有幾個保安檢查口和幾乎沒有排隊區,於是乎跟大媽們死拼又是免不了的。

我覺得人流量大不是為這些設計失誤開脫的理由。以今時今日大國大陸的財力,上天下海無一不能,難道買多幾部X光、升降機,請多幾個人會破產嗎? 最恐怖係香港的高鐵站在地理位置上就中了死穴,犯上同樣的低等錯誤。沒有高鐵站的佐敦道和柯士甸道與廣東道交界本身就經常塞車,外面就是九龍站及上蓋的住宅及商業區,不見得有空間去疏導車站落成後的額外車流。

當年的反高鐵運動我也有參與,至今我仍然是反對在香港興建高鐵。而且看過金門的經驗,我更確信中港區隔才是唯有一生路。金門的觀察下次再講。